安徽日报丨捕“碳”用“碳” 化害为利

时间:2020年07月06日 文章来源: 编辑人:陈磊

  6月29日,记者走进安徽海螺白马山水泥厂,零距离了解全球首个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,如何捕集二氧化碳,综合利用,化害为利。

  在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旁,槽罐车正从两只硕大的球型不锈钢储罐接收液态二氧化碳。总控室内,技术人员盯着大屏幕,运用电脑控制系统,实时掌控整个生产流程。不远处的生产车间里,由二氧化碳制成的一块块干冰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,分包装箱。

  “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‘温室效应’,一直为社会所关注。作为国企,海螺有责任在节能减排,守护绿水青山,引领绿色发展上有所担当,贡献力量。”海螺集团副总经理汪鹏飞告诉记者。多年来,海螺集团始终把绿色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,以技术创新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,着力打造高效、绿色、环保的生态产业链。

  2017年6月,海螺集团依托白马山水泥厂新型干法生产线,投资5000余万元,与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,建设世界首条万吨级以上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,年产5万吨纯度为99.9%以上的工业级和纯度为99.99%以上的食品级二氧化碳,在水泥行业首开碳捕捉利用之先河,实现了水泥工业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和商业转化利用,对推进我国乃至世界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。

  白马山水泥厂厂长金峰告诉记者,捕集装置采用当今环保领域最新技术,经过一年时间工程建设、设备安装调试,于2018年4月开始试生产。2年多来,整套系统运行稳定。截至目前,已生产销售工业级液态二氧化碳近4万吨,纯度达到99.97%,产品质量优于国家标准。项目获得建材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,发明专利2项,实用新型15项,外观专利1项,软件著作权1项。

  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建成投产,使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,从需要专门治理的排放物变成广泛应用于焊接、食品保鲜、干冰生产、电子、激光、医药等各个领域的新产品。

  为进一步加快绿色环保技术向产品的转化,海螺集团于2019年又在白马山水泥厂建设年产3000吨干冰项目,将捕集的二氧化碳转换为高附加值的固体形态,成为干冰,又开辟出一条利用企业副产品的新途径。今年3月,干冰生产线正式投产,生产的两种型号干冰畅销合肥、南京、上海等长三角城市,用于保冷保鲜、冷链运输、医药疫苗、精密仪器清洗等众多领域。(安徽日报 沈宫石)



版权所有: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打印】【关闭

上一篇: 下一篇:
版权所有: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:安徽省芜湖市文化路39号
联系电话:0553-8396990 8396971(网站维护) 皖ICP备05009088号
本站所有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转载须注明出处,海螺集团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

皖公网安备 34020202000547号